I-Mōr Liao's profile

臺大藝術季 - 清潔進行中 (Cleaning In Progress)

臺大藝術季
清潔進行中
( Cleaning In Progress )


2022



疫情之後,社會面臨新世界規則的重塑與適應。放眼望去,遍地是被迫中斷的計畫,像一場中場休息,昭示著「清潔進行中」。它是一則提醒、一張告示、一次邀請。它牽引我們檢視現在的模樣,並遠望我們即將邁向的地方。它提醒我們有些情緒值得被感受,有些記憶不該被埋葬。

當我們進入後疫情時代,慣於彼此隔離的身體不得不重新認知新的邊界與規則,焦慮、壓抑、孤獨爭先恐後地降臨,如污漬般附著、沾黏我們。 因此,我們希望回到自身原始情感的連結,濕潤原本僵固的狀態,讓感受滲透進身體之間。髒污消融、分化,直至污濁而斑斕的髒泡泡雜揉而生,洗淨一切並重新開始。泡泡與其包裹的身體,有些隨風飄散,有些與水一同向下游湧去。或許最後它們都會蒸發、逸散,再次以不同的濃度降臨在你我的生活,化作一片晨霧、一場午後的及時雨,又或是嶄新日子裡的一道彩虹。


After the pandemic, our society is faced with the task of reforming and adapting to the new norms. Interrupted plans scatter around our feet and on the horizons, like the intermission between acts, a sign that says “cleaning in progress.”
“Cleaning in progress” ——a notification, an announcement, and an invitation——guides us to examine our current state and behold the looming future. It reminds us that some sensations are meant to be felt, and that some memories are not to be buried.
As we enter the post-pandemic era, our isolated bodies are now forced to acknowledge new boundaries and rules. Anxiety, r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befall us, staining and clinging to our skin. As a result, we wish to return to the connection of our primitive emotions, moisturize our rigidness, and allow sensations to seep into our flesh. With the dirt dissolving and frothing, dirty bubbles emerge, foul but splendid, purged of all and ready to start anew.
Some bubbles and the bodies they encapsulate will be gone with the wind, and some will be carried downstream. Nevertheless, they are all likely to evaporate, dissipate, and eventually revisit our lives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in the forms of morning mist, torrential downpour, or an arc of a rainbow on a brand new day.



















專案介紹|裡裡外外

「你應該這麼做。」「那樣是不被允許的。」
也許你可以仔細看看球壁上的那些字。
世界強加給人們太多的應該與不應該,似乎所有思想與行為都需接受所謂對與錯的審判,然而卻沒有一處申冤之地,可能就連心輔中心也不是。
我們藉由聲音的媒介,試圖構築一座回音的山谷,我們無法得知亦不能觸及那些冤魂,只得召喚並觀察它們,碰撞、疊加、形變,直到形成一個能夠被閱讀的雛形——或完全潰散的殘骸。
同時,我們以書寫作為第二媒介,試圖讓那些被壓抑的聲音能夠有所作為卻保持其隱匿性。在白天,它們隱身於眾多泡沫之中;夜晚,人們可以選擇去想像、去閱讀、去理解,混雜在這個半球體上的一個個故事。


專案介紹|逃生口

想靜心的時候,你會做什麼呢?
有人會冥想,有人會泡茶,那你喜歡仰望天空嗎?
我們打造出了專門看天空的空間。
晴天的時候,看藍天;陰天的時候,看白雲;天空中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享受「空」的平靜吧。

「努力很累的話,停下來也沒關係」,跟著我們停下來,看天空,無思無想。

在台大,大家都過著步調相當快的生活,而我們希望透過逃生口企劃,創造出一個獨處靜心的空間,讓大家可以在喧囂中找回平靜。



專案介紹|社會作為一台()滾筒洗衣機

這台洗衣機就像是對這個資本社會的微型隱喻,象徵著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文明受現代性席捲,也同時在台灣這座位在帝國邊緣地帶的叢薾小島上以快速而扭曲的姿態發芽生根。
-
 社會作為一台()滾筒洗衣機|專案介紹|
在我們成長的世界,從家庭到學校,到職場和社會,我們不斷在各種團體內抽換,在這些過程中,漸漸的某些自我被洗碎、掏空,更甚是變形成另一種樣貌,哪些得以倖存?哪些變異在社會價值下逐漸合理化?
透過滾筒洗衣機反思目前所謂的「日常生活」,正經歷著我們並不查知的規律運作模式,也希望觀看者能夠透過第三者的角度來觀看本展覽,了解這個世界日常卻又詭異的運行,進而在這樣不斷轉動的社會中找尋自處之道。



專案介紹|膠集 Cling 

「Cling」既是膠帶的黏著,亦是合照時人與人體膚的聚攏、情感的聯繫,我們以「黏貼」按下快門,透過「膠帶」作為底片成像,記錄下後疫情時代下的另類「人與人的連結」以及其中的「情感清潔」,在透明澄澈的個體形貌上,重賦意義。我們的三件作品分別以「汪洋的距離」、「裂痕的距離」、「門扉的距離」三種不同的距離發揮,針對不同關係的兩人,彼此黏貼,共組合照,或連結,或修補,或相綑抱,希望觀眾透過作品,重新思考不同關係間的「黏合」,以及人際互動「交集」的意義。


專案介紹|肢體劇場《清潔進食中》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我就可以__________。

疫情後的世界已經不一樣了,我們還自顧自地進行失衡的新正常。
什麼是末日?對你,對我,對他而言,世界末日奪走了什麼?又改變了什麼?也許是一聲巨響、 一場大雨、或是一段呢喃,也或者是一個深深的擁抱。

疫情之下的我們,彷彿正在經歷一場漫長的末日,不知何時是盡頭,哪裡是極限?其實在生活,有許多的末日時刻,有的人想逃避、遺忘,有的人傷痕累累,那些面對的過程,就像是一場對自我的清潔。

透過肢體創造空間,描繪情緒,關於墜落、剝離,關於控制、拉扯,關於愛。

專案簡介|潔食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被社會的框架束縛著,做什麼事都要遵循既定的規矩,也被許多生活的慣例制約,習慣了這個世界既有的模樣。當某些既定的概念被替換掉以後,我們眼中的世界是怎麼樣的?當特定的行為不在社會規範的場域裡發生,又會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覺?我們試圖藉由清潔的動作洗刷掉世俗的條條框框與各色眼光,賦予日常事物不一樣的思考意義。


專案介紹|你說說看 看看你說了什麼

我們邀請你一同進入這個神秘空間。在這裡,你可以只是拍手、跺腳、發出噪音或嘶吼,你所有的情緒都會成為泡泡,傾瀉在這空間中。 又或者偷偷細語一些秘密,讓它化作泡泡,在浴間四散著,無聲無響輕輕地打落在你身上。 每個人發出的聲音看似微不足道,卻都有一份力量存在著。我們將聲音傳遞給世界,讓泡泡在空中四散;同時也將聲音回饋給自己,每顆泡泡打在身上之時,都對我們自身產生了潛在影響。 在這座看似最日常卻又陌生的淋浴間裡,你可以和特殊裝置互動,享受被泡泡包圍的樂趣;或者你會藉此與自己對話,感受著最真實的情緒流動。無論如何,我們都希望在拉開浴簾之時,你能試著說說看,看看你說了甚麼?









【策展團隊】

召集人|李昀芷
召集人|廖一豪 

總務部 總務部長|王齡萱 
財務部員|李佳穎、陽庭妮、黃冠瑜 
器材部員|吳采儒、黃紫秋、鄭筠諠、鄭喬羽 
秘書|張立芸、盧琬欣 

行銷部 行銷部長|許理淨 
行銷部員|吳語宸、李思穎、周瑋潔、范庭瑄、郭美慧、楊家欣、林則谷
公關部 公關部長|黃幃琳 
公關部員|古欣巧、林敬貿、邱奕甄、邱璟倫、徐巧蓉、高開宜、張茗瑜、陳姿妤、鍾宜廷、林耕丞 

設計部 設計部長|陳柔安 
視覺設計|陳逸宏、黃淮苓 
聲音設計|林家康、郭瑋羽、黃詩穎 
文案設計|徐亦薇 
動態攝影|戴宏年、戴家榆、周鈺傑、陳沛皇 
平面攝影|梁書瑋、郭玥吟、蘇品綸 
展場規劃|黃柏穎、吳晨寧、林珮晶、陳采琳、謝孟芸 

企劃部 企劃部長|劉育文
專案企劃|翁皓怡、陳庭蓁、樓俊廷、蔡念珂、戴鈺珊、蕭鍹、李昱蓉、林易葇、林久惠、張芸綺、陳巧芯、顏妤蓁、郭鎧寧 

展場策劃
B1廁所- 黃柏穎、戴鈺珊、顏妤蓁、吳晨寧、林珮晶、翁皓怡、林則谷、林家康、黃詩穎、郭瑋羽、蘇品綸、戴宏年、陳采琳、黃淮苓、謝孟芸 
潔食- 藝術家|林易葇、林久惠、蔡念珂 

清潔進食中- 
編導|李昀芷、陳姿卉 
演員|王安宜、王君安、王慈蓉、李昀芷、李曼瑄、林郁弦、洪翊淳、姚箴、徐韻琴、莊翔鈞、陳澧洋、黃啟元、黃絃詠、董函、劉妍希、劉郁欣、劉映辰、鄭翊杉、鄭筠潔、謝蕎因、羅翊嘉 

逃生口- 合作藝術家|李柏均 
藝術家|林珮晶、謝孟芸、楊家欣、陳庭蓁 

膠集- 
合作藝術家 |廖一豪 
共同創作|李昱蓉、翁皓怡、戴鈺珊 

你說說看 看看你說了什麼- 
機械製作|蘇品綸、陳彥良
 藝術家|蘇品綸、陳彥良、陳采琳、張芸綺、陳巧芯 

裡裡外外- 藝術家|樓俊廷、吳晨寧、顏妤蓁、戴宏年、郭鎧寧 

社會作為一台()滾筒洗衣機- 
藝術家|陳柔安 
錄像製作|陳沛皇 

插畫藝術家 魏姿芸
總指導老師 陶亞倫

感謝名單 
傅郁雯、劉宗怡、劉若楨、古森允、吳尚謙、吳峻銘、吳達彥、吳采儒、呂宥儀、呂新晨、呂晨彣、呂紀萱、官瑞芃、廖翊丞、張家赫、張晚亭、張祐慈、張筑怡、張語倢、彭佳柔、徐曉光、戴瑋萱、李云、李蕙岑、林丹青、林妍彤、林榛、林睦軒、林筱昀、林綵柔、林芯嫚、歐庭安、江冠螢、江惇硯、江昱嫺、池采葳、洪翊淳、熊婷婷、王子凌、王柏詒、王筱棋、石曜綸、翁瑞鴻、翁瑞鴻、胡宛慈、莊于靖、董宇然、蔡佩珊、蕭駿宇、藤江林悠、謝安琪、謝宗叡、謝文馨、賀之穎、趙世霖、趙頤、邱若瑜、陳亭妤、陳伊婷、陳侑均、陳俊廷、陳宇涵、陳建宏、陳禹瑄、陳芃年、陳鄔子涵、顏里真、魏靖庭、黃佩儀、黃如琳、黃靖文、黃頊榮、黄柔芸 

講座講師
 何以諾、葛如鈞、黃怡君、謝禎、呂季潔、簡少年、阮鳳儀、苗華川、陳心龍 

影像紀錄
 製作公司|昭旭創意工作室 
導演 |蘇章旭 
副導 |謝宗宜 
攝影師 |葉治芳、蘇章旭 
燈光師 |蔡維陽、邱輔宣 
製片 |謝宗宜、陳昭亦 
演員 |陳昭亦 
企劃 |謝宗宜 
剪輯 |蘇章旭、謝宗宜 
調色 |蘇章旭 
動態設計|謝宗宜 



_
T h a n k   y o u





臺大藝術季 - 清潔進行中 (Cleaning In Progress)
Published:

Owner

臺大藝術季 - 清潔進行中 (Cleaning In Progress)

Published: